ICS67.060
CCSB2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9266—2024
代替GB/T19266—2008
地理标志产品质量要求 五常大米
Qualityrequirementsforproductofgeographicalindication—Wuchangrice
2024-12-31发布 2024-12-3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目 次
前言 Ⅲ …………………………………………………………………………………………………………
1 范围 1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
3 术语和定义 1 ………………………………………………………………………………………………
4 产地范围 2 …………………………………………………………………………………………………
5 产地环境 2 …………………………………………………………………………………………………
6 技术要求 3 …………………………………………………………………………………………………
7 检验方法 4 …………………………………………………………………………………………………
8 检验规则 5 …………………………………………………………………………………………………
9 标志、包装 6 …………………………………………………………………………………………………
10 运输和贮存 6 ………………………………………………………………………………………………
附录A(规范性) 地理标志产品五常大米产地范围 7 ……………………………………………………
附录B(规范性) 垩白粒率检验方法 8 ……………………………………………………………………
附录C(规范性) 五常大米食用品质评价方法 10 …………………………………………………………
参考文献 15 ……………………………………………………………………………………………………
ⅠGB/T19266—2024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规定了食品质量相关技术要求,食品安全相关要求见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和食品安全标准等
文件。
本文件代替GB/T19266—2008《地理标志产品 五常大米》,与GB/T19266—2008相比,除结构
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 更改了五常大米的定义(见3.1,2008年版的3.1);
b) 更改了产地环境的相关数据(见第5章,2008年版的第5章);
c) 将“原料稻谷”更改为“种子”,并更改了相应的技术内容(见6.1,2008年版的6.1);
d) 更改了“种植管理”的技术内容(见6.2,2008年版的6.1.2);
e) 删除了“不得添加任何物质”的内容(见2008版的6.2.2);
f) 增加了“特等”质量等级和指标要求(见表1、表2);
g) 将杂质中的“矿物质”更改为“无机杂质”,并更改了优质一等品无机杂质的指标(见表1,2008年
版的表1);
h) 删除了杂质中的“糠粉”指标(见2008年版的表1);
i) 更改了不完善粒的指标(见表1,2008年版的表1);
j) 更改了感官指标(见6.5,2008年版的6.3);
k) 更改了垩白粒率的指标(见表2,2008年版的表2);
l) 删除了卫生指标(见2008年版的6.6);
m) 将“净含量允许短缺量”更改为“净含量”,并更改了相应的技术内容(见6.7,2008年版的6.7);
n) 将“试验方法”更改为“检验方法”,并更改了相应的内容(见第7章,2008年版的第7章);
o) 更改了“检验规则”中的内容(见第8章,2008年版的第8章);
p) 更改了“标志”的使用规定(见9.1,2008年版的9.1);
q) 增加了附录B垩白粒率检验方法(见附录B);
r) 增加了附录C五常大米食用品质评价方法(见附录C)。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知识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54)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五常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五常市乔府大院农业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省五常金禾
米业有限责任公司、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哈尔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五常市大米产业服务中心、哈尔滨市
标准化研究院、黑龙江省质量监督检测研究院、黑龙江中诺检验检测有限公司、五常市民乐乡华米米业
有限公司、五常葵花阳光米业有限公司、五常市彩桥米业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晶岩、邱志平、卞雪、刘浩、李云辉、云振宇、张瑶、史波林、谭琪琦、辛立敏、
张野、孟炬、张劲男、董玥、周芳、张洪、米雯名、刘宏宇、郭舰。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2003年首次发布为GB19266—2003;
———2008年第一次修订为GB/T19266—2008;
———本次为第二次修订。
ⅢGB/T19266—2024
地理标志产品质量要求 五常大米
1 范围
本文件界定了地理标志产品五常大米的术语,规定了产地范围、技术要求、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
输和贮存的要求,描述了产地环境和相应的检验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地理标志产品五常大米的种植、加工、检验、流通,亦适用于地理标志产品五常大米的
保护和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1354 大米
GB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4404.1 粮食作物种子 第1部分:禾谷类
GB500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GB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5490 粮油检验 一般规则
GB/T5491 粮食、油料检验 扦样、分样法
GB/T5492 粮油检验 粮食、油料的色泽、气味、口味鉴定
GB/T5494 粮油检验 粮食、油料的杂质、不完善粒检验
GB/T5502 粮油检验 大米加工精度检验
GB/T5503 粮油检验 碎米检验法
GB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10220 感官分析 方法学 总论
GB/T15683 大米 直链淀粉含量的测定
GB/T17891—2017 优质稻谷
GB/T21719 稻谷整精米率检验法
GB/T22294 粮油检验 大米胶稠度的测定
JJF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
3 术语和定义
GB/T1354、JJF107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五常大米 Wuchangrice
在国家知识产权管理部门批准保护的范围内,使用通过审定并符合五常市种植条件的五优稻4号
及其他粳稻系列品种,完成种植、收获、加工、包装等全部环节的大米。
1GB/T19266—2024
4 产地范围
地理标志产品五常大米的产地范围限定于国家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发布的批准公告中的产地范
围,即五常市现辖行政区域,具体范围按附录A。
5 产地环境
5.1 环境特征
地理标志产品五常大米的产地是三面环山、开口朝西的盆地,东南部山脉挡住了东南风,西部松嫩
平原的暖流可直接进入盆地内回旋,形成四季分明、雨热同期、日照充足的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5.2 日照
水稻生长季节(4月—9月)累计日照时间为1034h~1878h。
5.3 气温
水稻生长季节(4月—9月)日平均气温17.2℃,昼夜温差11℃,最大温差13℃,无霜期121d~
173d,大于或等于10℃的积温为2410℃~3169℃。
5.4 土壤
土壤类型主要为黑土、草甸土和水稻土。耕层土壤pH变化范围为6.0~7.2,平均pH为6.5;有机
质平均含量为42.4g/kg;碱解氮平均含量为108mg/kg;速效磷平均含量为32mg/kg;速效钾平均含
量为215mg/kg;全氮为1.82g/kg。
5.5 水源
5.5.1 河流
产地范围内流域面积50km2以上的河流有50条,其中一级支流2条、二级支流21条、三级支流
22条、四级支流3条、五级支流2条。河流总长为1722km,河网密度为0.3km/km2,平均年径流量为
32.12×108m3,年径流深为280.9mm。
5.5.2 水库
产地范围内有水库41座。其中,大(Ⅱ)型水库2座,为磨盘山水库和龙凤山水库;小(Ⅰ)型水库
14座;小(Ⅱ)型水库25座。总库容为8.46×108m3。
5.5.3 地下水
产地范围内地下水为山区基岩裂隙水、高平原潜水和平原层间水,可开采储量为3.16×108m3~
3.56×108m3。
5.5.4 水质要求
用于稻田灌溉的河流、水库、地下水的水质应符合GB5084的要求。
5.6 环境空气
应符合GB3095中的二级规定。
2GB/T19266—2024
GB-T 19266-2024 地理标志产品质量要求 五常大米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23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23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27 18:34:45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