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71.080.99;83.040
CCSG1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0436—2025
代替GB/T20436—2006
二甲基硅氧烷混合环体
Dimethylsiloxanecyclicsmixture
2025-06-30发布 2026-01-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GB/T20436—2006《二甲基硅氧烷混合环体》,与GB/T20436—2006相比,除结构调
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 增加了1,5-二羟基-1,1,3,3,5,5-六甲基三硅氧烷和硅氢的技术要求(见表1、附录A和附录
B);
b) 更改了总环体、六甲基二硅氧烷的试验方法,增加了1,5-二羟基-1,1,3,3,5,5-六甲基三硅氧
烷的试验方法(见附录A,2006年版的4.5);
c) 更改了检验规则(见6.1,2006年版的5.1)。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63)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西蓝星星火有机硅有限公司、浙江新安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兴瑞硅材
料有限公司、唐山三友硅业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中天东方氟硅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鲁西化工集团股份有
限公司、山东东岳有机硅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云南能投硅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镇江江南化工有限公司、
中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开化合成材料有限公司、浙江衢州硅宝化工有限公司、广州市
斯洛柯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海栋、欧阳文武、陈道伟、李书兵、陈学江、詹永刚、庞玉娜、伊港、张兵、
薛晓丽、黄煜、徐建清、孙东明、吴红、孔建安、叶明亮、颜昌锐、陈立军、朱宏斌、刘亚南、石科飞、孟庆曦、
胡家啟、叶世胜、李文静。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2006年首次发布为GB/T20436—2006;
———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ⅠGB/T20436—2025
二甲基硅氧烷混合环体
警示———使用本文件的人员应有实验室工作的实践经验。本文件并未指出所有的安全问题。使用
者有责任采取适当的安全和健康措施,并保证符合国家有关法规的规定。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二甲基硅氧烷混合环体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
贮存。
本文件适用于以二甲基二氯硅烷为原料经盐酸水解、裂解所制得的二甲基硅氧烷混合环体。二甲
基硅氧烷混合环体主要由六甲基环三硅氧烷、八甲基环四硅氧烷、十甲基环五硅氧烷及十二甲基环六硅
氧烷组分(简称总环体)构成。
注:分子式[(CH3)2SiO]n n=3~6。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190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
GB/T601 化学试剂 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
GB/T603 化学试剂 试验方法中所用制剂及制品的制备
GB/T3143 液体化学产品颜色测定法(Hazen单位———铂-钴色号)
GB/T6488 液体化工产品折光率的测定
GB/T6678 化工产品采样总则
GB/T6680 液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
GB/T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9722 化学试剂 气相色谱法通则
GB/T14827 有机化工产品酸度、碱度的测定方法 容量法
HG/T4804—2015 甲基高含氢硅油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技术要求
二甲基硅氧烷混合环体的质量应符合表1所示的技术要求。
1GB/T20436—2025
表1 技术要求
项目 指标
外观 无色透明油状液体,无可见杂质
色度/Hazen单位(铂-钴色号) ≤10
折光率nD201.3960~1.3970
总环体,w/% ≥99.50
六甲基二硅氧烷,w/% ≤0.01
1,5-二羟基-1,1,3,3,5,5-六甲基三硅氧烷,w/% ≤0.0050
硅氢含量(以Si-H计)/(mg/kg) ≤5
酸度(以HCl计),w/% ≤0.001
5 试验方法
5.1 一般规定
除非另有说明,在分析中仅使用确认为分析纯的试剂和GB/T6682规定的三级水。
试验方法中所用标准滴定溶液、制剂及制品,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按GB/T601、GB/T603
的规定制备。
5.2 外观的测定
于50mL具塞比色管中,取适量样品,在日光灯或日光下轴向目测。
5.3 色度的测定
按GB/T3143规定进行。
5.4 折光率的测定
按GB/T6488规定进行。试验温度为20℃±0.1℃。
5.5 总环体、六甲基二硅氧烷和1,5-二羟基-1,1,3,3,5,5-六甲基三硅氧烷的测定
按附录A的规定进行。
5.6 硅氢的测定
按附录B的规定进行。
5.7 酸度的测定
按GB/T14827中标准滴定溶液和萃取溶剂均为水介质的方法。测定时,称取29.5g~30.5g样
品,精确至0.01g,置于磨口锥形瓶中,加入60mL无二氧化碳的水,套上长度为600mm的球形冷凝
管,于磁力搅拌器上搅拌、加热至沸,回流30min。停止加热,常温冷却10min,用少量无二氧化碳的水
冲洗冷凝管内壁,取下锥形瓶,继续冷却至室温。将回流后的试液全部转移至分液漏斗,静置分层,分出
2GB/T20436—2025
水层于原锥形瓶中,加3滴酚酞指示液(10g/L),用0.01mol/L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定。
6 检验规则
6.1 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出厂检验项目为外观、色度、总环体、六甲基二硅氧烷、1,5二羟
基-1,1,3,3,5,5-六甲基三硅氧烷,应逐批进行检验。型式检验项目为第4章规定的所有项目,在正常
生产的情况下,3个月应至少进行一次型式检验。有下列情况之一时,也应进行型式检验:
a) 更新关键生产工艺;
b) 主要原料有变化;
c) 停产后,重新恢复生产;
d)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结果有较大差异。
6.2 以同等质量的均匀产品为一批,可按产品贮罐组批,或按生产周期进行组批。
6.3 采样按GB/T6678和GB/T6680的规定进行。采样总体积不少于1000mL。混合均匀后分别
装于两个清洁、干燥的500mL磨口瓶中,贴上标签并注明产品名称、批号、采样日期和采样者姓名等。
一瓶供检验用;另一瓶密封保留备查。
6.4 检验结果的判定按GB/T8170中的修约值比较法规定进行。检验结果如有一项指标不符合本文
件要求时,应重新加倍采样进行检验。重新检验的结果即使只有一项指标不符合本文件的要求,则整批
产品为不合格。
7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7.1 标志
7.1.1 二甲基硅氧烷混合环体包装容器上应有清晰、固定的标志,其内容至少包括:
a) 产品名称;
b) 生产厂名称、厂址;
c) 生产日期或批号;
d) 净含量;
e) 本文件编号;
f) 符合GB190规定的“易燃液体”标志。
注:本产品相关安全的提示性信息见附录C。
7.1.2 每批出厂的产品都应附有一定格式的质量合格证明书,其内容至少包括:
a) 生产厂名称;
b) 产品名称;
c) 批号或生产日期;
d) 产品检验结果或检验结论;
e) 本文件编号等。
7.2 包装
二甲基硅氧烷混合环体应装于干燥、清洁的衬塑铁桶、塑料桶或槽车中,包装应密封,防止水渗入。
7.3 运输
二甲基硅氧烷混合环体在运输时要防火、防雨、防潮、防晒、防止酸碱等杂质混入。
3GB/T20436—2025
7.4 贮存
二甲基硅氧烷混合环体贮存场所温度宜在20℃~40℃,气温低于17℃时做好保温防冻工作。在
符合本文件包装、运输和贮存条件下,本产品自生产之日起,保质期为6个月。逾期可重新检验,检验结
果符合本文件要求时,仍可继续使用。
4GB/T20436—2025
GB-T 20436-2025 二甲基硅氧烷混合环体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27 18:35:53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