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83.120
CCSQ2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1293—2025
代替GB/T31293—2014
风电叶片用真空导入环氧树脂
Vacuumresininfusionmoldingepoxyforwindblade
2025-06-30发布 2026-01-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GB/T31293—2014《风电叶片用真空导入环氧树脂》,与GB/T31293—2014相比,除
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 更改了分类方法(见第4章,2014年版的第4章);
b) 更改了放热峰温度要求,删除了凝胶时间要求,并增加了适用期要求(见5.2,2014年版的5.2);
c) 增加了浇铸体密度、冲击韧性的要求(见5.3);
d) 增加了外观的测试方法(见6.1);
e) 更改了放热峰温度的测试方法(见6.2.6,2014年版的6.7);
f) 增加了适用期的测试方法(见6.2.7);
g) 删除了凝胶时间的测试方法(见2014年版的6.6);
h) 增加了浇铸体试样制备方法(见6.3.1);
i) 增加了浇铸体密度的测试方法(见6.3.2);
j) 更改了型式检验周期的要求(见7.2,2014年版的7.2);
k) 更改了组批规则(见7.4,2014年版的7.4);
l) 更改了抽样方案与采样方法(见7.5,2014年版的7.5);
m) 更改了贮存期的要求(见8.4.2,2014年版的8.4.2)。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纤维增强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9)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四川东树新材料有限公司、北京玻钢院检测中心有限公司、北玻院(滕州)复合材
料有限公司、浙江万盛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明阳新能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道生天合材料科技(上海)股
份有限公司、惠柏新材料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德威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江苏扬农锦湖化工
有限公司、山东尚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聚合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国化新材料技
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唐山裕隆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东方电气风电股份有限公司、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
司、远景能源有限公司、三一重能股份有限公司、运达能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材科技风电叶片股
份有限公司、中材科技(酒泉)风电叶片有限公司、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肖毅、周百能、杨德旭、姚亚琳、王萍、曾伟、王艳丽、陈翠萍、谭水平、张晓村、
俞孝伟、见方田、谭军、谢勇、王纪康、王逸波、伍双全、李秀海、羊森林、郝壮、马豪、郭金雷、周晓亮、
李成良、卢家骐、陈煌、牟书香。
本文件于2014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ⅠGB/T31293—2025
风电叶片用真空导入环氧树脂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风电叶片用真空导入环氧树脂的分类、技术要求,描述了试验方法、检验规则,规定了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文件适用于风电叶片用真空导入环氧树脂的生产和检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190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
GB/T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601—2016 化学试剂 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
GB/T1033.1—2008 塑料 非泡沫塑料密度的测定 第1部分:浸渍法、液体比重瓶法和滴定法
GB/T2035 塑料 术语
GB/T2567—2021 树脂浇铸体性能试验方法
GB/T3961 纤维增强塑料术语
GB/T4612 塑料 环氧化合物环氧当量的测定
GB/T6488 液体化工产品 折光率的测定
GB/T6678 化工产品采样总则
GB/T6680—2003 液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
GB/T11547 塑料 耐液体化学试剂性能的测定
GB18191 包装容器 危险品包装用塑料桶
GB/T19466.2 塑料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 第2部分: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测定
GB/T22314 塑料 环氧树脂 黏度测定方法
GB/T24148.9 塑料 不饱和聚酯树脂(UP-R) 第9部分:总体积收缩率测定
3 术语和定义
GB/T2035和GB/T396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真空导入 vacuumresininfusionmolding
在刚性半模和柔性膜组成的模具中,利用真空产生的压力将树脂通过预设的管路注入预成型体
中,经固化制成复合材料制品的方法。
3.2
环氧树脂体系 epoxyresinsystem
由环氧树脂和固化剂按照配方比例组成的液体混合物。
1GB/T31293—2025
3.3
初始混合黏度 initialmixedviscosity
环氧树脂和固化剂按照配方比例在一定温度下混合均匀后的黏度。
4 分类
根据环氧树脂体系的放热峰温度,风电叶片用真空导入环氧树脂分为标准型和低放热型两类。
5 技术要求
5.1 外观
环氧树脂和固化剂的外观应为透明液体,无杂质。
5.2 环氧树脂、固化剂及环氧树脂体系性能
环氧树脂、固化剂及环氧树脂体系性能应符合表1的要求,每项性能仅允许有一个指定值。
表1 环氧树脂、固化剂及环氧树脂体系性能要求
项目 标准型 低放热型
环氧树脂环氧当量/(g/mol)
折光率
黏度/(mPa·s)指定值±10
指定值±0.0020
指定值×(1±20%)
固化剂胺值(以KOH计)/(mg/g)
折光率
黏度/(mPa·s)指定值±20
指定值±0.0020
指定值×(1±20%)
环氧树脂体系初始混合黏度/(mPa·s)
放热峰温度/℃
适用期/min≤300
185~205 <185
≥140 ≥160
5.3 浇铸体性能
浇铸体性能应符合表2的要求。
表2 浇铸体性能要求
项目 要求
密度/(g/cm3) ≤1.16
拉伸强度/MPa ≥65.0
拉伸弹性模量/GPa ≥2.7
断裂伸长率 ≥5.0%
压缩强度/MPa ≥80.0
2GB/T31293—2025
表2 浇铸体性能要求(续)
项目 要求
弯曲强度/MPa ≥100.0
弯曲弹性模量/GPa ≥2.7
冲击韧性/(kJ/m2) ≥50.0
玻璃化转变温度/℃ ≥75.0
体积收缩率 ≤6.0%
吸水率 ≤0.45%
6 试验方法
6.1 外观
将样品倒入容积100mL的标准比色管内,使液面高度为100mm,目视检查。
6.2 环氧树脂、固化剂及环氧树脂体系性能
6.2.1 环氧当量
按GB/T4612的规定测试。
6.2.2 折光率
按GB/T6488的规定测试,测试温度为25.0℃±0.2℃。
6.2.3 黏度
按GB/T22314的规定测试,测试温度为25.0℃±0.2℃。
6.2.4 胺值
按附录A的规定测试。
6.2.5 初始混合黏度
按照配方比例将环氧树脂和固化剂混合均匀后,按GB/T22314的规定立即测试,混合时间不大于
3min,测试温度为25.0℃±0.2℃。
6.2.6 放热峰温度
按附录B的规定测试。
6.2.7 适用期
采用流变仪进行测试,使用PP25转子,设置间隙0.1mm,剪切速率20s-1,温度35.0℃±
0.2℃,记录环氧树脂体系黏度随时间变化曲线,读取黏度达到1000mPa·s的时间。
3GB/T31293—2025
6.3 浇铸体性能
6.3.1 试样制备
按GB/T2567—2021的规定进行试样制备,其中压缩测试采用Ⅰ型试样,冲击测试采用Ⅱ型试样。
采用制造商推荐的配方比例及固化制度,最高固化温度不宜超过80℃。
6.3.2 密度
按GB/T1033.1—2008的A法测试。
6.3.3 拉伸强度、拉伸弹性模量和断裂伸长率、压缩强度、弯曲强度、弯曲弹性模量和冲击韧性
按GB/T2567—2021的规定测试。
6.3.4 玻璃化转变温度
按GB/T19466.2的规定测试,取第一次扫描测得的中点温度(Tmg)值。
6.3.5 体积收缩率
按GB/T24148.9的规定测试。
6.3.6 吸水率
按GB/T11547的规定测试,试样尺寸为(50mm±1mm)×(50mm±1mm)×(4.0mm±
0.2mm),测试温度为23.0℃±2.0℃,浸泡时间为168h。
7 检验规则
7.1 检验分类
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
7.2 出厂检验
出厂检验项目包括环氧树脂的外观、环氧当量、折光率、黏度和固化剂的外观、胺值、折光率、黏度。
7.3 型式检验
型式检验项目包括第5章所列的全部要求,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进行型式检验:
a) 正常生产每年至少检验一次;
b) 新产品试制定型鉴定时;
c) 新生产线首次生产时;
d) 主要原材料或生产工艺有较大改变时;
e) 停产半年以上恢复生产时;
f)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
7.4 组批规则
在相同原料、配比和工艺条件下,同一生产厂生产的一釜产品或数釜经均匀混合的同一型号产品为
一个组批,最大批量不超过100t,产品以批为单位进行检验和验收。
4GB/T31293—2025
GB-T 31293-2025 风电叶片用真空导入环氧树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5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5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27 18:40:47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