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收录25万 73个行业的国家标准 支持批量下载
ICS67.140.10 CCSX5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5884—2025 白茶产地判别 近红外光谱法 Whiteteaorigindiscrimination—Nearinfraredspectralmethod 2025-06-30发布 2025-10-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目 次 前言 Ⅲ ………………………………………………………………………………………………………… 1 范围 1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 3 术语和定义 1 ……………………………………………………………………………………………… 4 原理 2 ……………………………………………………………………………………………………… 5 仪器设备 2 ………………………………………………………………………………………………… 6 近红外光谱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2 ………………………………………………………………………… 7 产地判别 3 ………………………………………………………………………………………………… 8 模型的更新维护 3 ………………………………………………………………………………………… 9 判别的准确性 3 …………………………………………………………………………………………… 10 判别示例 4 ………………………………………………………………………………………………… 附录A(资料性) 福鼎白茶产地判别示例 5 ……………………………………………………………… ⅠGB/T45884—2025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39)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福建农林大学、福建融韵通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厦门茶与农业科技研究院有限公 司、安徽农业大学、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所、丽水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六妙白茶股份有限 公司、福建品品香茶业有限公司、北京小罐茶业有限公司、南平市建阳区茶叶发展中心、赛默飞世尔科技 (中国)有限公司、福安市茶产业发展中心、福鼎市张让记茶业有限公司、雅安市质量检验检测院(雅安市 食品药品检验所)、广西壮族自治区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大荒(福建)茶业有限公司、福建省华羽村茶业有 限公司、福建政和瑞茗茶业有限公司、福建隆合茶业有限公司、福建松溪瑞茗茶业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孙威江、黄艳、张灵枝、邹腾跃、孙欣然、邵静娜、张亚丽、林刚、宁井铭、傅永兴、 张芬、陈林海、庄长强、郝连奇、郑志强、林振传、张嘉琳、罗玉琴、商虎、周学秋、付明锋、张茂羽、刘洪刚、 张礼雄、余步贵、魏晓惠、叶红、杨丰、周开启。 ⅢGB/T45884—2025 白茶产地判别 近红外光谱法 1 范围 本文件界定了应用近红外光谱法进行白茶产地判别的术语和定义,描述了近红外光谱进行白茶产 地判别的方法,包括原理、仪器设备、近红外光谱模型的建立与验证、产地判别、模型的更新维护、判别的 准确性。 本文件适用于以单一产地、统一品种、同一品类,且判别日期距生产日期不超过三年的白茶散茶产 品的产地判别。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8302 茶 取样 GB/T8303 茶 磨碎试样的制备及其干物质含量测定 GB/T22291 白茶 GB/T32743 白茶加工技术规范 GB/T37969 近红外光谱定性分析通则 3 术语和定义 GB/T22291、GB/T37969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白茶产地近红外光谱判别模型 nearinfraredspectraldiscriminationmodelofwhiteteaorigin 采集一定数量不同产地具有代表性的白茶样品,提取其近红外光谱信息特征,使用化学计量学方法 建立基于特征信息识别的产地判别模型。 3.2 白茶近红外光谱数据库 nearinfraredspectraldatabaseforwhitetea 对不同产地白茶进行近红外光谱扫描,建立由若干数量白茶样品组成的近红外光谱数据集合库。 注:按一定比例划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 3.3 光谱训练集 spectraltrainingset 作为参考基准来训练判别模型的近红外光谱数据集合。 3.4 光谱验证集 spectralvalidationset 用于评价产地判别模型的准确性和重复性的近红外光谱数据集合。 1GB/T45884—2025 4 原理 利用白茶中的含C—H、N—H、O—H等化学键的倍频和合频振动对近红外光的吸收特性,以漫反 射测量方式获得在近红外区的吸收光谱,用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白茶产地近红外光谱判别模型,将未知 白茶近红外光谱导入判别模型,实现白茶产地判别。 5 仪器设备 5.1 近红外光谱仪 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分析仪,配备积分球采样模块,能进行漫反射光谱的采集,扫描波数范围为 10000cm-1~4000cm-1,分辨率优于4cm-1,波数准确性±0.03cm-1;仪器自身的波数重现性 <0.006cm-1(10次测量偏差光谱),仪器间波数重现性<0.05cm-1。配置具有光谱采集、存储、建模 分析等功能的近红外光谱分析软件。 5.2 植物粉碎机 用于磨碎样品,使粉碎后的样品形成粒径大小、均匀程度一致的粉末。 6 近红外光谱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6.1 样品要求 6.1.1 样品应按照GB/T32743的规定加工,符合GB/T22291的要求。 6.1.2 单一产地、统一品种、同一品类的代表性的样品数量应不少于100份。 6.2 近红外光谱测定 6.2.1 工作环境 环境温度15℃~30℃,相对湿度20%~80%。扫描光谱前,先将仪器预热60min,保持仪器系统 内部稳定;待预热完毕后,对仪器进行自检,仪器运行正常即可进行光谱采集。 6.2.2 试样制备 按GB/T8302的规定取样,按GB/T8303的规定将样品充分磨碎,要求磨碎后的样品应能通过 178μm(80目)的筛。 6.2.3 光谱的采集 将样品置于样品杯中,采集近红外光谱。波数10000cm-1~4000cm-1,扫描次数64次,分辨率 8.0cm-1。样品采集前扫描1次背景。每个样品重新装样采集3次光谱图,取其平均光谱作为该样品 的原始光谱数据。 2GB/T45884—2025

.pdf文档 GB-T 45884-2025 白茶产地判别 近红外光谱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1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1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GB-T 45884-2025 白茶产地判别 近红外光谱法 第 1 页 GB-T 45884-2025 白茶产地判别 近红外光谱法 第 2 页 GB-T 45884-2025 白茶产地判别 近红外光谱法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27 18:59:19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