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收录25万 73个行业的国家标准 支持批量下载
ICS59.080.30 GB CCSW0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5709—2025 代替GB/T5709—1997 纺织品 非织造布 术语 Textiles-Nonwovens-Vocabulary (ISO9092:2019,Nonwovens—Vocabulary;ISO11224:2003,Textiles- WebformationandbondinginnonwovensVocabulary,MOD) 2025-02-28发布 2027-03-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5709—2025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GB/T5709—1997《纺织品非织造布术语》,与GB/T5709—1997相比,除结构调 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更改了非织造布的定义(见3.1,1997年版的2.3.1); a)! 增加了区分非织造布与其他材料的辅助术语(见第4章); (P 网”“静电纺丝纤网”"交叉铺网”“闪蒸成网”“闪蒸纤网”(见5.10、5.11、5.14、5.25、5.26,1997年 版的2.1.8、2.1.9、2.1.15、2.1.23、2.1.24); e) 增加了术语“半直铺半交叉纤网”“定向成网”(见5.16、5.17); f)增加了术语"缝编加固”(见6.12); 增加了22个非织造布产品的术语(见第7章); g) h) 增加了术语"复合材料”(见8.4); i) 本文件修改采用ISO9092:2019《非织造布术语》和ISO11224:2003《纺织品非织造布成网和 黏合用术语》。 本文件与ISO9092:2019相比做了下述结构调整: 本文件与ISO11224:2003相比做了下述结构调整: a) ISO11224:2003的第2章拆分为本文件的第5章和第7章; b) IS011224:2003的第3章对应于本文件的第6章; 非织造布”“涂层非织造布”调整到本文件的第7章。 本文件与ISO11224:2003的技术差异及其原因如下: 一增加了有关纤网及其形成工艺和非织造布产品的术语32个,增加了有关固结工艺的术语 3个,以适应我国市场产品的情况。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09)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纺标检验认证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好材好非织造布有限公司、江苏佰家丽新材 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东纶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北京京兰非织造布有限公司、浙江雅琪诺装饰材料有限 公司、东华大学、杭州路先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厦门中创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大源非织造 股份有限公司、浙江钧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烟台民土达特种纸业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开璞环保包装 制品有限公司、广东一农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萍乡小日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 司、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马咏梅、刘飞飞、郑宇英、韩丽娜、王洪、张孝南、蔡小灿、左洪运、张芸、郑智宏、 1 GB/T5709—2025 张静峰、马计兰、张静云、胡海波、唐静、刘萍、王宇镭、王树望、赖祥福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1985年首次发布为GB5709一1985,1997年第一次修订; 本次为第二次修订。 GB/T5709—2025 纺织品 非织造布 术语 1范围 本文件界定了非织造布的定义,给出了非织造布生产工艺及其产品等有关的术语及定义,并提供了 用于区别非织造布和其他材料的辅助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适用于各类非织造布。 注:纺织品通用性能和检验术语参见GB/T3291(所有部分),非织造布的疵点术语参见FZ/T01153。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 基本术语 3.1 非织造布 nonwoven 经设计制造,采用物理和/或化学方式(不包括机织、针织或造纸)达到预设水平结构一体性的,以平 面形式为主的纤维集合体 注:又称无纺布或非织造材料。 3.2 设计制造 engineered 从设计、计划到生产符合规范的产品,所有受益于科研应用的活动。 3.3 纤维集合体 fibrousassembly 预先确定的一定数量和排列的天然纤维或化学纤维材料,如任何长度或截面的短纤维、长丝或短 切纱。 注:一般是通过成网工艺排列形成的二维或三维纤维材料。 3.4 结构一体性 structural integrity 获得的抗拉强度达到可测量的水平。 3.5 物理和/或化学方式physicaland/orchemicalmeans 使纤维间产生摩擦力(通过缠结)或纤维间产生黏合力(使用或不使用黏结剂)的固结技术。 区分非织造布与其他材料的辅助术语 4 4.1 非造纸用湿法成网 wet laid process that is not paper making 纤维素或其他纤维主要是通过物理和/或化学方式而不是以氢键结合达到结构一体性的湿法成网 I GB/T 5709—2025 工艺。 注:根据GB/T4687一2007.大多数通过造纸工艺制成的材料被归类为纸制品,但某些材料有可能被归类为非织造 布,特别是在无法清楚区分主要固结方式的情况下。 4.2 薄膜网 films 将聚合物通过流延、吹塑或挤出形成薄膜,然后通过物理或化学方式制成纤维集合体。 注:如果薄膜的长度/直径比(L/D)超过30,该纤维集合体一般认为是非织造布。 4.3 絮片 wadding 对于特定应用,通过物理方式将纤维制成具有一定水平一体性的高蓬松集合体。 注:絮片不是机织物或针织物,当固结整个集合体时,一般认为是一种高蓬松的非织造布。 4.4 多组分结构中的非织造复合材料和非织造布 nonwoven composites andnonwovensin multi-com ponent structures 非织造复合(混合)材料和与其他离散材料结合的产品。 4.5 造纸 papermaking 短而精炼的纤维素纤维的水悬浮浆,沉积在网帘上,挤压并干燥,以氢键结合作为主要作用力将其 固结在一起制成的薄片材料的工艺 注1:精炼纤维以及在干燥过程中纤维素纤维之间的自结合是造纸与湿法非织造布的区别。 注2:再次湿润时,纤维之间的氢键断裂,纸通常失去几乎所有的强度。 5纤网形成工艺 5.1 纤网 web;fibreweb 由短纤维、长丝或短切纱通过一定成网方法制成的网片。 5.2 干法成网 drylaying 由梳理成网或气流成网方法将短纤维制成纤网的方法。 5.3 干法纤网 drylaid web 采用干法成网方法制造的纤网。 5.4 湿法成网 wetlaying 采用改良的造纸技术,将含有短纤维的悬浮浆制成纤网的方法。 5.5 湿法纤网 wetlaid web 采用湿法成网方法制造的纤网。 5.6 气流成网 airlaying 网的方法。 2 GB/T5709—2025 5.7 气流纤网airlaidweb 采用气流成网方法制造的纤网。 5.8 梳理成网 carding 短纤维经梳理机加工形成纤网的方法。 5.9 梳理纤网 cardedweb 采用梳理成网方法制造的纤网。 5.10 静电纺丝成网 electrostaticly laying 方法。 5.11 静电纺丝纤网 electrostaticly laid web 采用静电纺丝成网方法制造的纤网。 5.12 平行成网 parallel laying 直铺成网 短纤维或长丝以与机器运行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铺放形成纤网的方法 5.13 平行纤网 parallel-laid web 采用平行成网方法制造的纤网。 5.14 交叉铺网 cross laying 与传送带运行方向成直角地将纤网一层接一层往复铺放在传送带上形成多层网的方法。纤维的取 向依网片的输出速度和传送带的速度而定。 5.15 交叉纤网 cross-laidweb 采用交叉成网方法形成的纤网。 5.16 半直铺半交叉纤网 half-cross laid web 由平行纤网和交叉纤网通过叠层技术加工而成的一种复合纤网, 5.17 定向成网 oriented laying 短纤维或长丝呈定向排列铺放而形成纤网的方法。 5.18 定向纤网 orientedweb 采用定向成网方法制造的纤网。 5.19 无定向成网 random laying 短纤维或长丝呈随机状排列铺放而形成纤网的方法。

.pdf文档 GB-T 5709-2025 纺织品 非织造布 术语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20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20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GB-T 5709-2025 纺织品 非织造布 术语 第 1 页 GB-T 5709-2025 纺织品 非织造布 术语 第 2 页 GB-T 5709-2025 纺织品 非织造布 术语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30 00:51:10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