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55.040
CCSA8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6929—2025
代替GB/T16929—1997
包装材料试验方法 透油性
Testmethodforpackagingmaterials—Oilpermeability
2025-08-01发布 2026-02-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GB/T16929—1997《包装材料试验方法 透油性》,与GB/T16929—1997相比,除结
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了术语和定义(见第3章);
———删除了试验器具中的“折叠平板”“滴瓶”(见1997年版的第4章),修改“折叠棒”为“金属棒”
(见第5章,1997年版的第4章);
———增加了动物油宜使用猪油,植物油宜使用花生油,修改“其他油类”为“实际用油”(见
第6章,1997年版的第5章);
———删除了取样数量及程序,增加了试样的要求(见7.1,1997年版的6.1);
———增加了试样环境处理的条件选择(见7.2);
———更改了测量试样的尺寸及试样厚度的测试方法(见7.3,1997年版的6.2);
———更改了试验单元(见7.5,1997年版的6.4);
———删除了毛玻璃底板的清洗方式(见1997年版的7.1);
———增加了试验温度的选择(见8.3);
———删除了透油时间间隔的检查方式(见8.8,1997年版的7.8);
———增加了透油时间结果的报出形式(见8.9);
———删除了厚度及标准偏差的计算(见1997年版的8.1);
———更改了试验报告的相关内容(见第10章,1997年版的第9章)。
本文件由全国包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9)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山东省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山东亚新塑料包装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
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研究院、河北上东包装科技有限公司、山东西王食品有限公司、莱阳鲁花包装工业有
限公司、运城市国森彩印有限公司、山东兴美包装科技有限公司、临沂金锣文瑞食品有限公司、道恩周氏
(青岛)复合包装材料有限公司、山东润佳新材料有限公司、安徽和美瑞医用包装材料有限公司、山东泽
帆包装制品有限公司、青岛兴达包装科技有限公司、青岛恒信塑胶有限公司、山东永聚医药科技股份有
限公司、济南浩科仪器有限公司、山东科妍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山东丽曼包装印务有限公司、安徽紫金新
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临沂市检验检测中心、韶能集团绿洲生态(新丰)科技有限公司、浙江保禄包装
材料有限公司、东莞市锐泽创艺新材料有限公司、江西锐泽纸基环保新材料有限公司、中国出口商品包
装研究所、山东传媒职业学院、浙江大胜达包装股份有限公司、秭归新派包装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吴艳凤、郭风、陈华祥、姜传兴、韩强、孙筱辰、王灿军、霍彦君、张智力、孙淑华、
姚玉香、翟玉琳、朱国强、倪来学、杨索成、张汉圣、洪韦龙、王玉刚、周磊、姜鹏、黄志勇、边超、仇凯、李相健、
张维、周婉茹、张圣斌、付金贝、杨璐、沈新春、牛晓辉、高雅君、李晓明、康犇、凌志雄、李求恩、吴亚辉、
张云、董和玉、刘金凤、王冠中、冯清正、李慧、岳蕾、朱民强、林先朝。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1997年首次发布为GB/T16929—1997;
———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ⅠGB/T16929—2025
包装材料试验方法 透油性
1 范围
本文件描述了包装材料透油性试验的试验原理、试验器具、试验用油、试样及试验单元、试验步骤、
试验结果及试验报告。
本文件适用于包装材料透油性的测试。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451.3 纸和纸板厚度的测定
GB/T6672 塑料薄膜和薄片厚度测定 机械测量法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透油性 oilpermeability
材料允许油类物质透过或渗透其内部结构的特性。
3.2
平试样 flatspecimen
表面平整无折痕的测试样品。
3.3
折叠试样 foldedspecimen
经折叠后有折痕的测试样品。
4 试验原理
将经一定方法折叠或未经折叠的包装材料的一面与棉布垫中的油相接触,测定油透过材料所需
时间。
5 试验器具
试验所用器具如下:
a) 底板:50mm×50mm×3mm的单面毛玻璃(其一面是经研磨的光滑平面);
b) 重物:质量50g、底面直径20mm的圆柱体;
c) 棉布垫:直径20mm的圆片;
1GB/T16929—2025
d) 烘箱:精度为±1℃;
e) 金属棒:5.5kg重的方形金属棒,底面为平面,其边长为65mm;
f) 平条:木质或金属条,用于试样的初折试验;
g) 测厚仪:符合GB/T6672和GB/T451.3规定的测厚仪,用于测量试样的厚度。
6 试验用油
试验用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a) 动物油,宜使用猪油;
b) 植物油,宜使用花生油;
c) 矿物油;
d) 实际用油。
7 试样及试验单元
7.1 试样
试样应厚度均匀,无褶皱、折痕、孔洞等缺陷。
7.2 试样的环境处理
试样制备前在温度为(23±2)℃、相对湿度为(50±5)%的环境中处理24h以上。也可根据实际使
用环境选择相应的温湿度条件处理24h以上。
7.3 平试样
制备不少于3个尺寸为100mm×100mm的试样。塑料类样品按GB/T6672规定测量试样的厚
度,纸制品按GB/T451.3规定测量试样的厚度,精确到3位有效数字。
7.4 折叠试样
按7.3规定制备不少于6个试样。用平条在试样中心进行预折,将其中3个试样沿正面向上对
折,另3个试样沿反面向上对折。将5.5kg重的金属棒置于初折的试样上,保持15s,取出试样并展开;
在同一面的垂直方向上再对折,按同样步骤将试样置于金属棒下15s。
7.5 试验单元
一个平试样、一个正面向上折叠试样和一个反面向上折叠试样组成一个试验单元,制备不少于3个
试验单元。
8 试验步骤
8.1 将已测量厚度的平试样或折叠试样放于洁净的毛玻璃底板上(毛玻璃面接触试样)。
8.2 将两块棉布垫圆片重叠后放在试样中心。
8.3 将50g重物放在棉布垫上,再将整个测试单元(毛玻璃底板、试样、棉布垫和重物)放入烘箱,设置
好试验温度,保持30min。
试验温度选择40℃或60℃,当试样有特殊使用要求时,试验温度选择实际使用温度。
当试样为食品接触用硅油纸或可高温使用的材料时,试验温度选择100℃或实际使用温度。
2GB/T16929—2025
8.4 在烘箱中移开重物,加适量试验油到棉布垫,使其浸透而不流淌。若是油脂较粘稠或是固体,可加
热将其熔化,以增加其流畅。若试验用油具有挥发性,可定期进行补充。
8.5 将50g重物放置在浸油的棉布垫上。
8.6 关闭烘箱门,记录时间。
8.7 从底板上取下试样、棉布垫和重物,记录放重物位置,以黑色为背景观察毛玻璃表面(透油现象表
现为点状或片状区域的光亮减弱),记录观察到透过油的时间。未观察到透油,将试验单元组件重新放
入烘箱。
8.8 根据透油时间的长短,合理确定检查的时间间隔,提高试验温度可缩短试验时间,由于频繁观察试
样可能引起温度变化从而改变终点温度,在这种情况下需重新进行试验。
8.9 由于透油终点的观察可能存在一定误差,为确保检测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宜将透油时间的报
出结果以时间区间的形式呈现,例如,透油时间报出结果为“54min~60min”。对于透油时间超过240h
的情况,建议报出结果为“大于240h”。
9 试验结果
记录每一个平试样、正面向上折叠试样、反面向上折叠试样的透油时间,记录透油时间的最大区间
和最小区间。
10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a) 本文件名称及代号;
b) 实验室温度、湿度;
c) 试验日期;
d) 所用试样的类型(厚度、规格);
e) 所用油脂的类型;
f) 试验温度;
g) 试验时所观测到的各种现象记录;
h) 试样的平均厚度;
i) 试样的最大及最小透油区间,或根据相关标准要求报出;
j) 其他必要的说明。
3GB/T16929—2025
GB-T 16929-2025 包装材料试验方法 透油性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7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7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8-30 05:27:21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