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13.310
CCSA9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9626—2025
代替GB/T19626—2005
DNA防伪技术产品通用技术要求
GeneraltechnicalrequirementsofDNAanti-counterfeitingtechnicalproducts
2025-08-01发布 2026-02-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目 次
前言 Ⅲ …………………………………………………………………………………………………………
1 范围 1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
3 术语和定义 1 ………………………………………………………………………………………………
4 分类 2 ………………………………………………………………………………………………………
5 防伪技术要求 3 ……………………………………………………………………………………………
6 试验方法 4 …………………………………………………………………………………………………
参考文献 7 ………………………………………………………………………………………………………
ⅠGB/T19626—2025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GB/T19626—2005《DNA防伪技术产品通用技术要求》,与GB/T19626—2005相
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 删除了“基因组”“基因”“聚合酶链式反应”“感染性”“基质”“DNA序列惟一性”“碱基对”的术
语和定义(见2005年版的3.2、3.3、3.5、3.8、3.10、3.13、3.15);
b) 更改了“DNA防伪技术产品”“序列”“急性经口毒性”“遗传毒性”“引物”“待测产品”“标准样
品”“稳定性”的术语和定义(见3.2、3.3、3.4、3.5、3.6、3.7、3.8、3.9,2005年版的3.4、3.6、3.7、
3.9、3.11、3.12、3.14、3.16);
c) 增加了“DNA防伪识别特征”的术语和定义(见3.2);
d) 更改了“DNA防伪技术产品的防伪力度要求”,调整为DNA序列的总长度、不同序列DNA的
数量、身份唯一性和不可转移率4个要求(见5.1,2005年版的5.1);
e) 删除了“防伪技术产品应具有身份唯一性”(见2005年版的5.2);
f) 更改了“DNA防伪技术产品识别性能指标”(见5.2,2005年版的5.4);
g) 更改了“DNA防伪技术产品的稳定性要求”(见5.3.1,2005年版的5.3);
h) 更改了“DNA防伪技术产品的使用环境要求”(见5.3.2,2005年版的5.6和5.10.5);
i) 更改了“技术安全保密性”(见5.4,2005年版的5.7);
j) 删除了“DNA防伪技术产品的安全使用期”(见2005年版的5.8);
k) 更改了“DNA检测要求”(见5.5,2005年版的5.9);
l) 更改了“试验方法”(见第6章,2005年版的第6章);
m)删除了“验收规则”(见2005年版的第7章);
n)删除了“标识、包装、运输和贮存”(见2005年版的第8章)。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防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18)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公安部鉴定中心、中国防伪行业协会、中国质量检验检测科学研究院、赛默飞世尔
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广州三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马温华、田雪梅、罗隽、胡胜、邢冉冉、赵蕾、陈颖、严然、马纪强、张九凯、舒文平。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2005年首次发布为GB/T19626—2005;
———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ⅢGB/T19626—2025
DNA防伪技术产品通用技术要求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DNA防伪技术产品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描述了相应的试验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各类DNA防伪技术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检验、评价和验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15193.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急性经口毒性试验
GB15193.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体外哺乳类细胞HGPRT基因突变试验
GB/T17002 防伪印刷产品生产管理规范
GB/T30989 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规程
GB/T34265 Sanger法测序技术指南
GB/T43635 法庭科学 DNA实验室检验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DNA防伪技术产品 DNAanti-counterfeitingtechnicalproducts
利用生物特有的DNA遗传信息进行识别的防伪技术产品。
3.2
DNA防伪识别特征 DNAanti-counterfeitingidentificationfeature
DNA双螺旋结构及特定的碱基序列等遗传信息作为DNA防伪技术产品的唯一标识。
3.3
序列 sequence
由碱基按照特定顺序排列而成的用于DNA防伪识别特征(3.3)的一级结构。
3.4
急性经口毒性 acuteoraltoxicity
一次或24h内多次经口给予实验动物受试物后,动物在短期内出现的毒性效应。
[来源:GB15193.3—2014,2.1]
3.5
遗传毒性 genotoxicity
有机体在化学物和其他环境因子作用下发生基因突变、染色体结构畸变以及其他DNA或基因变
化的有害效应。
1GB/T19626—2025
3.6
引物 primers
人工合成的两段互补寡核苷酸片段,一段与靶区域5'端DNA模板链互补;另一端与靶区域3'端
DNA模板链互补。
[来源:GB/T43650—2024,3.1.4]
3.7
待测样本 testingsample
待测的DNA防伪技术产品。
3.8
标准样品 standardsample
具有一种或多种特性均匀且稳定的材料,特指已知DNA序列的参考样品。
3.9
稳定性 stability
在规定的测试环境下,作为防伪识别特征的DNA遗传信息在存储、使用过程中结构其保持不变。
4 分类
4.1 脱氧核糖核酸(DNA)防伪标识
DNA防伪标识利用印刷或涂布技术制成的DNA标识。包括:
a) DNA标签;
b) DNA票券;
c) DNA有价证券;
d) 其他DNA印刷制品。
4.2 DNA防伪材料
4.2.1 DNA防伪安全纸
用作印刷证券、证件的具有DNA防伪功能的纸张。
4.2.2 DNA防伪全息膜
利用DNA与防伪全息膜结合成的防伪材料。
4.2.3 DNA防伪油墨和印油
利用DNA与印刷油墨、印油结合成的防伪材料。
4.2.4 DNA特殊材料防伪技术产品
采用不可转移复制或难以仿制材料与DNA结合制成的产品或包装物。
4.3 其他DNA防伪技术产品
除上述标识、材料范围以外的DNA防伪技术产品。
2GB/T19626—2025
GB-T 19626-2025 DNA防伪技术产品通用技术要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5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5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8-30 05:28:04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