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收录25万 73个行业的国家标准 支持批量下载
ICS Z 0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4001-2016/ ISO14001:2015 代替 GB/T24001-2004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s - Requirements with guidance for use (ISO14001: 2015, IDT) 2016-10-13 发布 2017-05-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24001-2016/ISO14001:2015 目次 前言 .IV 引言 .V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3.1与组织和领导作用有关的术语.. 3.2与策划有关的术语.. 3.3与支持和运行有关的术语.. 3.4与绩效评价和改进有关的术语.. 4.1理解组织及其所处的环境. 4.2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4.3确定环境管理体系的范围. 4.4环境管理体系 5领导作用.. 5.1领导作用与承诺.. 5.2环境方针. 5.3组织的角色、职责和权限.. 6.策划... 6.1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 6.1.1总则 6.1.2环境因素.. 6.1.3合规义务 6.1.4措施的策划.. 6.2环境目标及其实现的策划. 6.2.1环境目标.. 6.2.2实现环境目标措施的策划. 7.支持. 7.1资源, 7.2能力 7.3意识, .8 7.4信息交流. 7..1总则.. 7.4.2内部信息交流... 7.4.3外部信息交流.. 7.5文件化信息. 7.5.1总则 II GB/T24001-2016/ISO14001:2015 7.5.2创建和更新. 7.5.3文件化信息的控制, 8运行.. 8.1运行策划和控制. 8.2应急准备和响应.. 9绩效评价.. 10 9.1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 9.1.1 总则 .10 9.2合规性评价.... 9.2内部审核, .10 9.2.1 总则 9.2.2内部审核方案. .10 9.3管理评审 10 10 改进 10.1总则. 11 10.2不符合和纠正措施. 10.3持续改进.. 11 附录A(资料性附录)本标准使用指南.…. ...12 附录B(资料性附录)GB/T24001-2016与GB/T24001-2004之间的对应情况.. ..21 参考文献… 按字母顺序的术语索引.. II GB/T24001-2016/ISO14001:2015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24001一200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与GB/T24001-2004相比 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性变化如下: 一一采用了ISO/IEC导则第1部分附件SL中的高阶结构; 修改了术语和定义; 一一提出了战略环境管理的思维; 一采用了基于风险的思维; 一一强化了领导的作用; 一一承诺从污染预防扩展到保护环境; 一一强调将环境管理体系融入组织的业务过程; 一更加强调提升环境绩效; 明确要求运用生命周期观点; -细化了内、外部信息交流的要求; 更加强调履行合规义务; 一对文件信息的要求更加灵活。 本标准使用翻译法等同采用ISO0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英文版)。 本标准由全国环境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07)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华夏认证中心有限公司、方圆标志认证集团有限公 司、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国家认监委认证技术研究所、中国认 证认可协会、天津天地伟业科技有限公司、中质协质量保证中心、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公司、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海尔集团、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苏州高新区管委会、上汽大众 汽车有限公司、南京造币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黄进、王顺祺、王瑜、杨振强、杨晓涛、刘克、林翎、陈春瑜、李辰 喧、孙佳林、张瑜、糜建青、任贤全、詹松光、顾军、胡轶敏、周忻。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24001—1996、GB/T24001—2004。 4 GB/T24001-2016/ISO14001:2015 引言 0.1背景 为了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必须实现环境、社会和经 济三者之间的平衡。通过平衡这“三大支柱”的可持续性,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随着法律法规的日趋严格,以及因污染、资源的低效使用、废物管理不当、气候变化 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给环境造成的压力不断增大,社会对可持续发展、透明度和 责任的期望值已发生了变化。因此,各组织通过实施环境管理体系,采用系统的方法进行环境 管理,以期为“环境支柱”的可持续性做出贡献。 0.2环境管理体系的目的 本标准旨在为各组织提供框架,以保护环境,响应变化的环境状况,同时与社会经济需求保 持平衡。本标准规定了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使组织能够实现其设定的环境管理体系的预期结果。 环境管理的系统方法可向最高管理者提供信息,通过下列途径以获得长期成功,并为促进可持 续发展创建可选方案: 一一预防或减轻不利环境影响以保护环境; 一一减轻环境状况对组织的潜在不利影响; 一一帮助组织履行合规义务; 一一提升环境绩效; 一一运用生命周期观点,控制或影响组织的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制造、交付、消费和处置 的方式,能够防止环境影响被无意地转移到生命周期的其他阶段; 一一实施环境友好的、且可巩固组织市场地位的可选方案,以获得财务和运营收益; 一一与有关的相关方沟通环境信息。 本标准不拟增加或改变组织的法律法规要求。 0.3成功因素 环境管理体系的成功实施取决于最高管理者领导下的组织各层次和职能承诺。组织可利用 机遇,尤其是那些具有战略和竞争意义的机遇,预防或减轻不利的环境影响,增强有益的环境 影响。通过将环境管理融入到组织的业务过程、战略方向和决策制定过程,与其他业务的优先 项相协调,并将环境管理纳入组织的全面管理体系中,最高管理者就能够有效地应对其风险和 机遇。成功实施本标准可使相关方确信组织已建立了有效的环境管理体系。 然而,采用本标准本身并不保证能够获得最佳环境结果。本标准的应用可因组织所处环境 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两个组织可能从事类似的活动,但是可能拥有不同的合规义务、环境方针 承诺,使用不同的环境技术,并有不同的环境绩效目标,然而它们均可能满足本标准的要求。 环境管理体系的详略和复杂程度将取决于组织所处的环境、其环境管理体系的范围、其合 规义务,以及其活动、产品和服务的性质,包括其环境因素和相关的环境影响。 0.4 策划-实施-检查-改进模式 构成环境管理体系的方法是基于策划、实施、检查与改进(PDCA)的概念。PDCA 模式为 组织提供了一个循环渐进的过程,用以实现持续改进。该模式可应用于环境管理体系及其每个单 独的要素。该模式可简述如下: 一一策划:建立所需的环境目标和过程,以实现与组织的环境方针相一致的结果; 一一实施:实施所策划的过程; 5 GB/T24001-2016/ISO14001:2015 检查:根据环境方针包括其承诺)、环境目标和运行准则,对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 并报告结果; -改进:采取措施以持续改进。 图1展示了本标准采用的结构如何融入PDCA模式,它能够帮助新的和现有的使用者理 解系统方法的重要性。 相关方的需求和 内、外部问题 组织所处的环境 期望 环境管理体系范围 P 策划 支持和运 领导作用 改进 D 行 绩效评价 环境管理 体系的 图1:PDCA与本标准结构之间的关系 6 GB/T24001-2016/ISO14001:2015 0.5本标准内容 本标准符合ISO对管理体系标准的要求。这些要求包括一个高层结构,相同的核心正文,以 及具有核心定义的通用术语,目的是方便使用者实施多个ISO管理体系标准。 本标准不包含针对其他管理体系的要求,例如:质量、职业健康安全,能源或财务管理。 然而,本标准使组织能够运用共同的方法和基于风险的思想,将其环境管理体系与其他管理 体系的要求进行整合。 标准的符合: 一一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声明; 一寻求组织的相关方(例如:顾客),对其符合性进行确认; 一一寻求组织的外部机构对其自我声明的确认; 一寻求外部组织对其环境管理体系进行认证或注册。 附录A 提供了解释性信息以防止对本标准要求的错误理解。附录B显示了本标准与以往版 本之间概括的技术对照。有关环境管理体系的实施指南包含在GB/T24004中。 本标准使用以下助动词: 一一“应(shall)”表示要求; 一一“应当(should)”表示建议; 一一“可以(may)”表示允许; 一“可、可能、能够(can)”表示可能性或能力。 标记“注”的信息旨在帮助理解或使用本文件。第3章使用的“注”提供了附加信息,以 补充术语信息,可能包括使用术语的相关规定。 VII

.pdf文档 GBT 24001-2016 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37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37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GBT 24001-2016 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 第 1 页 GBT 24001-2016 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 第 2 页 GBT 24001-2016 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9-21 17:07:23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