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65.080
CCSB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6111—2025
农村易腐垃圾太阳能辅助堆肥处理
技术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solar-assistedcompostingofperishable
wasteinruralareas
2025-08-29发布 2026-03-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目 次
前言 Ⅲ …………………………………………………………………………………………………………
1 范围 1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
3 术语和定义 1 ………………………………………………………………………………………………
4 选址与设计 2 ………………………………………………………………………………………………
5 工艺要求 3 …………………………………………………………………………………………………
6 安全与卫生 5 ………………………………………………………………………………………………
7 运行管理 5 …………………………………………………………………………………………………
8 证实方法 5 …………………………………………………………………………………………………
附录A(资料性) 我国太阳能资源总量等级划分 7 ………………………………………………………
附录B(资料性) 太阳能辅助堆肥处理设施的处理规模 8 ………………………………………………
附录C(资料性) 堆肥单元结构断面参考示意图 9 ………………………………………………………
附录D(资料性) 渗滤液收集池容积设计 10 ………………………………………………………………
附录E(资料性) 农村易腐垃圾太阳能辅助堆肥处理设施运行情况记录表 11 …………………………
参考文献 12 ……………………………………………………………………………………………………
ⅠGB/T46111—2025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浙江省质量科学研究院、浙江大学、浙江省农业农村厅、浙江传超环保科技有限公
司、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浙江科技大学、浙江省生态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浙江大学长三角智慧绿洲创新
中心、江苏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金华康扬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杭州翰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湖南省质
量和标准化研究院、浙江工业大学、浙江金汇数字技术有限公司、安吉县中国美丽乡村标准化研究中心、
金华市金东区综合行政执法局、衢州市柯城区农业农村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应珊婷、吴伟祥、徐高清、贾佳、姚晗珺、孔朝阳、王昊书、云振宇、秦勇、王佳颖、
仝国栋、马晓蕾、方婧、卢瑛莹、张侃、胡健、马壮、张康东、侯月丽、张斌、徐超、叶金飞、华歆雨、徐旭升、
朱一成。
ⅢGB/T46111—2025
农村易腐垃圾太阳能辅助堆肥处理
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农村易腐垃圾太阳能辅助堆肥处理的选址与设计、工艺要求、安全与卫生、运行管
理,描述了相应的证实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农村易腐垃圾太阳能辅助堆肥处理设施的设计、运行和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14554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GB20287 农用微生物菌剂
HJ1266 生物质废物堆肥污染控制技术规范
NY/T3442 畜禽粪便堆肥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易腐垃圾 perishablewaste
易腐烂的、含有机质的生活垃圾。
注:主要包括家庭日常生活中剩余食物、丢弃的蔬菜、瓜果皮及房前屋后的枯枝落叶、枯草等。
3.2
太阳能辅助堆肥处理设施 sola-assistedcompostingfacilities
对用于堆肥处理的建筑物本身采取一定措施,在向阳面设置透光顶棚,利用太阳光提升堆体温
度,加快易腐垃圾好氧堆肥腐熟,实现易腐垃圾堆肥无害化处理的设施。
3.3
静态好氧堆肥 staticaerobiccomposting
堆肥物料经破碎预处理后投放至堆肥单元,在无外力作用下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借助自然通风或强
制通风供氧系统完成生物好氧降解与腐熟化的过程。
3.4
动态好氧堆肥 dynamicaerobiccomposting
堆肥物料经破碎预处理后投放至堆肥单元,借助强制通风供氧和机械搅拌系统,处于持续或间歇运
动状态,完成生物好氧降解与腐熟化的过程。
1GB/T46111—2025
4 选址与设计
4.1 选址
4.1.1 宜建在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地区。我国太阳能资源区域划分见附录A。
4.1.2 选址应符合“三区三线”国土空间管控要求和相关规划要求,综合考虑人口规模与分布、地理条
件、气象条件,以及供水、供电、排水、防洪和交通等设施条件,结合已建或拟建的垃圾中转设施、农村污
水处理设施等基础设施,合理布局;可一村一建或多村联建。
注:“三区”指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三线”指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
4.1.3 选址应为南向采光好的地域,宜选择在当地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与住宅区的卫生防护距离
宜不少于300m。地形平坦,地势稍高,利于排水,交通便捷。
4.1.4 场地大小应满足运输车辆进出腾转、分选/分拣操作、集中转运堆置等空间需要,并兼顾后期扩
容可能。
注:分选/分拣指在农户分类基础上,再次挑选剔除易腐垃圾以外的杂质。
4.2 设计
4.2.1 太阳能辅助堆肥处理设施主要由预处理区、堆肥区、配套功能区及污染控制设施组成:
———预处理区主要用于易腐垃圾物料的卸料、分选/分拣及破碎处理;
———堆肥区由多个堆肥单元构成,每个堆肥单元可独立完成易腐垃圾堆肥腐熟与无害化;
———配套功能区主要用于仓储以及管理操作等,可根据实际设置;
———污染控制设施主要包括臭气收集及除臭、污水收集处理等设施。
4.2.2 设施的平面布局宜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势,增加堆肥区南向辐射得热面积;在保证建筑物具有
合理的朝向,满足采光、通风要求的前提下,使建筑物长轴沿等高线布置。
4.2.3 太阳能辅助堆肥设施的规模按照农村易腐垃圾产生量进行设计。农村易腐垃圾产生量可参照
CJ/T106测算,也可根据实际调查数据或按人均日产生量估算。太阳能辅助堆肥处理设施的处理规模
见附录B。
4.2.4 堆肥区的堆肥工艺可采用静态好氧堆肥或动态好氧堆肥,宜优先采用动态好氧堆肥。单个堆肥
单元的有效容积根据所采用的堆肥工艺和易腐垃圾产生量确定,应不大于总容积的80%。单个堆肥单
元的有效容积及堆肥单元数量见表1和表2。
表1 动态好氧堆肥单元设计
处理规模
m/(kg/d)满仓时间
t/d堆高
H/m停留时间
T/d单个堆肥单元有效容积
V/m3堆肥单元数量
n/个
m<500
500≤m<1000
1000≤m<2000
m≥2000≤7 ≤1.5 ≥20V<7
7≤V<15
15≤V<30
V≥304
2GB/T46111—2025
GB-T 46111-2025 农村易腐垃圾太阳能辅助堆肥处理技术规范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10-12 17:42:29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