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65.020.40
CCSB6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6113—2025
造林增汇技术规程
Codeofpracticeforimprovingcarbonsinkthroughforestation
2025-08-29发布 2025-12-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目 次
前言 Ⅲ …………………………………………………………………………………………………………
1 范围 1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
3 术语和定义 1 ………………………………………………………………………………………………
4 基本原则 2 …………………………………………………………………………………………………
5 造林增汇技术程序 2 ………………………………………………………………………………………
6 造林地选择 3 ………………………………………………………………………………………………
7 造林方法与设计 3 …………………………………………………………………………………………
7.1 树种选择 3 ……………………………………………………………………………………………
7.2 种子和苗木 3 …………………………………………………………………………………………
7.3 造林技术 3 ……………………………………………………………………………………………
8 未成林抚育管护 4 …………………………………………………………………………………………
8.1 未成林抚育 4 …………………………………………………………………………………………
8.2 未成林管护 4 …………………………………………………………………………………………
8.3 灾害预防 4 ……………………………………………………………………………………………
9 作业设计 5 …………………………………………………………………………………………………
10 监测与评价 5 ………………………………………………………………………………………………
11 档案管理 5 …………………………………………………………………………………………………
附录A(资料性) 造林增汇活动数据记录表 6 ……………………………………………………………
参考文献 8 ………………………………………………………………………………………………………
ⅠGB/T46113—2025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国
绿色碳汇基金会、大自然保护协会(美国)北京代表处、北京林业大学、中国龙江森林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
工业研究所、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西北调查规划院、云南省
林业和草原科学院、北京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浙江省林业碳汇管理中心、浙江省林业调查规划设计
院、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华中农业大学、浙江农林大学、大兴安岭林业
集团公司、伊春森工汇德晟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大通北川河源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广西南宁林
业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曾立雄、郭青俊、刘家顺、张国斌、勾蒙蒙、朱建华、简尊吉、肖文发、张小全、
武曙红、孙亮、白彦锋、何友均、吴水荣、徐金梅、李奇、田宇、冯源、李宸宇、程爱林、王增、刘刚、田惠玲、
郭学媛、李子朝、牛金岩、陈贝玲、周明珠、黄桂云、邱利文、潘磊、王晓荣、崔鸿侠、付甜、王鹏程、滕明君、
王懿祥、韩璐、刘继明、孙树锁、苏全、梁艳芬、李福华、姚良锦、吴翠蓉。
ⅢGB/T46113—2025
造林增汇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确立了造林增汇技术程序,规定了造林增汇活动造林地选择、造林方法与设计、未成林抚育
管护、作业设计、监测与评价等技术要求,描述了档案管理的追溯证实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以增加碳汇为目的的造林活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15776 造林技术规程
GB/T15781 森林抚育规程
LY/T2253 造林项目碳汇计量监测指南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造林 forestation
在疏林地、灌木林地、迹地、其他规划用于造林的土地上,通过人工造林、飞播造林和封山育林措施
营建或恢复森林的过程。
[来源:GB/T15776—2023,3.1,有修改]
3.2
森林碳汇 forestcarbonsink
森林生态系统吸收和储存大气中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
注:森林生态系统通过植物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再通过植物、动物或微生物的呼吸作用、生物质或死
亡有机质的分解和燃烧等过程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最终表现为森林生态系统碳库中碳储量的净增加量。
[来源:LY/T2252—2014,3.3,有修改]
3.3
碳排放 carbonemission
造林活动引起的、能测量的温室气体排放。
注:包括使用燃油机械、施肥或施用石灰、土壤扰动、采伐和林地清理等活动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
3.4
造林增汇 improvingcarbonsinkthroughforestation
在造林过程中采取增汇减排措施以增加森林碳汇的活动。
注:造林活动产生的净碳汇量,即造林活动产生的碳汇增加量减去碳排放量。
1GB/T46113—2025
3.5
有机土 organicsoil
以泥炭化为主要成土过程,具有有机土壤物质特性的土壤。
注:有机土层厚度≥10cm,且至少在0cm~20cm土层厚度中的有机碳含量≥12%。对于极少处于水分饱和状态的
土壤,其有机碳含量>20%;对于经常处于水分饱和状态的土壤,黏粒含量<60%的土壤有机碳含量≥12%,黏粒
含量≥60%的土壤有机碳含量≥18%。
[来源:LY/T2253—2014,3.6,有修改]
3.6
整地 sitepreparation
在造林前,需要清理影响苗木生长的地被物或采伐剩余物,根据蓄水保墒的需要,进行土壤的耕翻
和栽植穴的准备过程。
[来源:GB/T15776—2023,3.8,有修改]
3.7
土壤扰动 soildisturbance
可能会引起土壤有机碳变化的活动。
注:包括整地、松土、翻耕、挖除树桩(根)等。
[来源:LY/T2253—2014,3.4,有修改]
4 基本原则
造林增汇活动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a) 保护碳库。注重保护现有的碳库,尽量保留原有植被,减少对林地土壤的扰动和破坏。
b) 减少排放。尽量减少造林活动产生的碳排放,避免或减少燃油机械的使用,宜采用人工作业。
c) 适地适树。坚持因地制宜、多树种、多林种结合,注重固碳速率和稳定性相结合。
d) 多重效益。在最大限度地增加碳汇的同时,注重当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保护和促进经济社
会发展。
5 造林增汇技术程序
包括造林地选择、造林方法与设计、未成林抚育管护、作业设计、监测与评价、档案管理等内容。造
林增汇技术程序流程图见图1。
2GB/T46113—2025
GB-T 46113-2025 造林增汇技术规程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5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5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10-12 17:42:36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