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收录25万 73个行业的国家标准 支持批量下载
ICS59.060.20 CCSW5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6185—2025 液晶聚芳酯长丝 Liquidcrystallinepolyarylatefilamentyarns 2025-08-29发布 2026-03-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化学纤维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86)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东华大学、宁波海格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宁波聚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广东 星聚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江门市德众泰工程塑胶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海利得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浙江 星伦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利多多利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上海纺织集团检测标准有限公司、无锡金通高纤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欣战江纤 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新视界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有限公司、嘉善江南纺织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泰和新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中丽制机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南通新帝克单 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常州市华纺纺织仪器有限公司、中芳新材料有限公司、上海市纺织科学研究院有 限公司、上海纺科院江版纺织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燕萍、黄铄涵、宋丹、王阳、陈劲松、梁永华、王心航、范洪杰、王学森、崔宁、 李德利、朱洁、钱琦渊、顾建华、梅李超、黄贤庆、肖中鹏、赵忠政、张红亮、马海燕、孙伟平、范志平、 李红杰。 ⅠGB/T46185—2025 液晶聚芳酯长丝 1 范围 本文件界定了液晶聚芳酯长丝产品的术语和定义,规定了技术要求、产品标识、检验规则、标志、包 装、运输、贮存等方面的内容,给出了产品分类,描述了相应的试验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名义线密度10dtex~1667dtex,单丝线密度1.50dtex~9.90dtex,圆形截面的液晶 聚芳酯长丝。其他规格、类型参照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2828.1—2012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 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 计划 GB/T4146(所有部分) 纺织品 化学纤维 GB/T6502 化学纤维 长丝取样方法 GB/T6504 化学纤维 含油率试验方法 GB/T6505 化学纤维 长丝热收缩率试验方法(处理后) GB/T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14343 化学纤维 长丝线密度试验方法 GB/T14344 化学纤维 长丝拉伸性能试验方法 GB/T43801 微波频段覆铜箔层压板相对介电常数和损耗正切值测试方法 分离介质谐振器法 3 术语和定义 GB/T4146(所有部分)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液晶聚芳酯(LCP)长丝 liquidcrystallinepolyarylatefilamentyarns 由芳香基团通过酯键连接而成的线型大分子经熔融纺丝制得的纤维长丝。其中,至少85%的酯键 直接连接到两个芳香环上,且具有热致液晶特性。 3.2 液晶聚芳酯(LCP)原丝 liquidcrystallinepolyarylateas-spunfibre 液晶聚芳酯经熔融纺丝后卷绕得到的液晶聚芳酯长丝。 3.3 液晶聚芳酯(LCP)热处理丝 liquidcrystallinepolyarylateheat-treatedfibre 液晶聚芳酯原丝经升温热处理一定时间后得到的液晶聚芳酯长丝。 1GB/T46185—2025 4 分类与标识 4.1 产品分类 液晶聚芳酯长丝分为原丝和热处理丝。 4.2 产品标识 4.2.1 产品规格以名义线密度(dtex)、单丝根数(f)表示。 示例:1110dtex/200f,其中1110dtex表示名义线密度,200f表示单丝根数。 4.2.2 产品标识应包含产品名称、类别、规格和批号等信息。 5 技术要求 5.1 产品分等 产品分为优等品、合格品。 5.2 性能项目和指标 应符合表1要求。 表1 液晶聚芳酯长丝性能项目和指标 序号 项 目热处理丝 原丝 优等品 合格品 优等品 合格品 1线密度偏差率/%<111dtex ±10.0 ±10.0 ±10.0 ±10.0 111dtex~555dtex ±7.0 ±10.0 ±7.0 ±10.0 >555dtex ±5.0 ±10.0 ±5.0 ±10.0 2线密度变异系数(CVb)/% ≤5.00 ≤5.00 ≤5.00 ≤5.00 3断裂强度/(cN/dt- ex)<111dtex ≥23.0 ≥20.0 ≥8.0 ≥7.0 111dtex~555dtex ≥21.0 ≥19.0 ≥8.0 ≥7.0 >555dtex ≥20.0 ≥18.0 ≥8.0 ≥7.0 4断裂伸长率/% M1a±0.50M1±0.50 M1±0.50 M1±0.50 aM1为断裂伸长率中心值,具体由双方协商确定,一旦确定后不应任意更改。 5.3 可选项目和指标 表2为可选考核项目和指标。 2GB/T46185—2025 表2 液晶聚芳酯长丝可选考核项目和指标 序号 项目 指标 1 弦模量/(cN/dtex) ≥450.0 2 干热收缩率/% ≤0.2 3 湿热强力保持率/% ≥92.0 4 相对介电常数 ≤M2a 5 介质损耗角正切 ≤M3b aM2为相对介电常数确定值,具体由双方协商确定,一旦确定后不应任意更改。 bM3为介质损耗角正切确定值,具体由双方协商确定,一旦确定后不应任意更改。 5.4 含油率 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指标。 5.5 外观项目和指标 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6 试验方法 6.1 线密度偏差率、线密度变异系数 按GB/T14343绞丝法的规定执行。 6.2 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 按GB/T14344的规定执行,不加捻测试。其中,夹具类型、隔距长度、拉伸速度、预张力按表3规 定执行。隔距长度、拉伸速度给出了两种测试条件,首选隔距长度500mm、拉伸速度250mm/min。 表3 拉伸性能试验条件 项目名称 参数 夹具类型 缆柱型夹具,圆弧外包角180° 隔距长度/mm 500 250 拉伸速度/(mm/min) 250 125 预张力/(cN/dtex) 0.20±0.01 注:不同隔距长度的测定结果,不具有可比性。相关各方需在同一测试条件下比较测定结果。 6.3 弦模量 根据6.2获得的拉伸数据和拉伸曲线,按表4规定的弦模量间距的上、下伸长率值求取弦模量。 3GB/T46185—2025 表4 液晶聚芳酯长丝弦模量间距的上/下伸长率值 液晶聚芳酯长丝下伸长率值 ε2上伸长率值 ε1 数值 0.1% 0.4% 弦模量按公式(1)计算: CM=(T1-T2) ε1-ε2…………………………(1) 式中: CM———弦模量,单位为厘牛每分特(cN/dtex); T1———拉伸曲线上对应于上伸长率值的强度值,单位为厘牛每分特(cN/dtex); T2———拉伸曲线上对应于下伸长率值的强度值,单位为厘牛每分特(cN/dtex); ε1———上伸长率值; ε2———下伸长率值。 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6.4 干热收缩率 按GB/T6505规定执行。热空气处理条件:温度(190±3)℃、时间(15±1)min、预张力(0.05± 0.005)cN/dtex。 6.5 湿热强力保持率 按附录A规定执行。 6.6 相对介电常数、介质损耗角正切 按附录B规定执行。 6.7 含油率 按GB/T6504规定执行。 6.8 外观检验 6.8.1 设备和光源 采用移动光源或固定光源、分级台进行外观检验: ———移动光源:要求照度大于或等于600lx,无强烈的其他干扰光源; 注:移动光源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充电灯或手电或其他能达到照度要求的任意一种。 ———固定光源:以平行排列的两支40W普通荧光灯,悬挂于离地高度为180cm~200cm处,丝车 在正下方能轻松观察到卷装上面积大于或等于0.5cm2的淡黄色油污为宜; ———分级台:黑色台面,高度75cm~80cm,上面平行挂二支D65高显色荧光灯(或40W普通荧 光灯),周围环境应无其他散射光和反射光,被观察点的照度大于或等于600lx。 6.8.2 检验步骤 6.8.2.1 仔细观察卷装的两个端面和一个柱表面。 4GB/T46185—2025

.pdf文档 GB-T 46185-2025 液晶聚芳酯长丝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5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5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GB-T 46185-2025 液晶聚芳酯长丝 第 1 页 GB-T 46185-2025 液晶聚芳酯长丝 第 2 页 GB-T 46185-2025 液晶聚芳酯长丝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10-12 17:45:04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