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01.040.01
CCSA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6236.2—2025
中国语言资源保护调查规范
第2部分:少数民族语言
SpecificationforthesurveyontheprotectionoflanguageresourcesofChina—
Part2:Minoritylanguages
2025-08-29发布 2026-03-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目 次
前言 Ⅲ …………………………………………………………………………………………………………
引言 Ⅳ …………………………………………………………………………………………………………
1 范围 1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
3 术语和定义 1 ………………………………………………………………………………………………
4 调查具体要求 1 ……………………………………………………………………………………………
5 语料整理要求 7 ……………………………………………………………………………………………
6 证实方法 10 …………………………………………………………………………………………………
附录A(规范性) 概况调查要求 11 …………………………………………………………………………
附录B(规范性) 音系调查要求 12 …………………………………………………………………………
附录C(规范性) 语法调查要求 14 …………………………………………………………………………
参考文献 53 ……………………………………………………………………………………………………
ⅠGB/T46236.2—2025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GB/T46236《中国语言资源保护调查规范》与GB/T46235《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作规范》共同构成
中国大规模语言资源保护工作的国家标准体系。
本文件是GB/T46236《中国语言资源保护调查规范》的第2部分。GB/T46236已经发布了以下
部分:
———第1部分:汉语方言;
———第2部分:少数民族语言;
———第3部分:方言文化。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教育部(语言)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语言文字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00)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北京语言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中央民族大学。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曹志耘、王莉宁、刘晓海、孙宏开、王锋、丁石庆、张定京、曾晓渝、赵敏兰。
ⅢGB/T46236.2—2025
引 言
中国有56个民族,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多文字的国家,是当今世界上语言资源最丰富的
国家之一。汉语是中国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也是世界上作为第一语言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现代汉
语有标准语和方言之分,普通话是现代汉语的标准语,汉语方言通常分为十大方言:官话方言、晋方言、
吴方言、闽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徽方言、平话土话。从语言的系属来看,中国56个
民族使用的语言分别属于五大语系: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南岛语系、南亚语系和印欧语系。
语言文字是文化的基础要素和鲜明标志,是国家重要的文化资源、经济资源、安全资源和战略资源。
在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前提下,教育部、国家语委于2015年启动国家语言文化重
大项目“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调查范围涵盖包括港澳台在内的全国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近
130种语言及其方言,社会反响良好。
GB/T46236《中国语言资源保护调查规范》是指导中国大规模语言资源保护工作的基础性、通用性
标准,拟由3个部分构成。
———第1部分:汉语方言。目的在于为中国大规模语言资源保护中的汉语方言调查确立科学有效
的规范,同时提供汉语方言调查表。
———第2部分:少数民族语言。目的在于为中国大规模语言资源保护中的少数民族语言调查确立
科学有效的规范,同时提供少数民族语言调查表。
———第3部分:方言文化。目的在于为中国大规模语言资源保护中的方言文化调查确立科学有效
的规范,同时提供方言文化调查表。本规范主要适用于汉语方言文化调查,也可为少数民族语
言文化调查提供借鉴和参考。
本文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科学统一的规划和规范,为全面调研掌握中国语言国情,科学保护各民
族语言文字,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
实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基础性支撑。
ⅣGB/T46236.2—2025
中国语言资源保护调查规范
第2部分:少数民族语言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关于少数民族语言调查采集、语料整理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大规模语言资源保护中的少数民族语言调查采集和语料整理。
注:本文件的“大规模语言资源保护”,是指对全国范围内,或对全国大部分地区的语言资源进行保护。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46236.1—2025中国语言资源保护调查规范 第1部分:汉语方言
3 术语和定义
GB/T46236.1—2025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少数民族语言发音人 informantofminoritylanguage
在当地出生和长大、家庭语言环境单纯(父母、配偶均是当地人)、未在外地长时间居住、能说地道的
当地少数民族语言并能配合调查工作的人。
4 调查具体要求
4.1 调查地点
4.1.1 少数民族地区根据语种及其方言设点,每种语言应至少设1个调查点,方言分歧大的语言每种
方言设1个调查点。
4.1.2 具体调查点应选择在本语言中影响较大的地点。
4.2 调查对象
4.2.1 少数民族语言发音人
4.2.1.1 每个调查点应以1名少数民族语言发音人为主。
4.2.1.2 少数民族语言发音人应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反应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发音洪亮清晰。
4.2.2 口头文化发音人
4.2.2.1 “口头文化”应由多位发音人提供,为1名~7名。
1GB/T46236.2—2025
4.2.2.2 少数民族语言发音人能兼任口头文化发音人。
4.2.2.3 在调查各级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与语言相关的条目时,应优先选择非物质
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配合调查。
4.2.3 地方普通话发音人
4.2.3.1 每个调查点应选择1名地普发音人。该发音人的普通话水平应属于当地中等水平。
4.2.3.2 少数民族语言发音人、口头文化发音人能兼任地普发音人。
4.2.4 调查对象要求
每个调查点应调查的发音人及其调查内容应按照表1执行。
表1 调查对象及其调查内容
名称性别年龄 文化程度 概况音系词汇语法话语口头文化地方普通话
少数民
族语言
发音人男调查时
55岁~
65岁具有小学或中学文
化程度(不选择大
专及其以上文化
程度的)√√√√√ — —
口头文化
发音人不限不限 不限 √———— √ —
地普发
音人不限不限 不限 √———— — √
注:“√”表示应调查,“—”表示不做调查。
4.3 调查内容总体要求
4.3.1 概况
概况的调查内容应包括调查点概况、发音人情况、调查人情况、调查情况,应按照附录A的要求
执行。
4.3.2 音系
音系的调查内容应包括声调(如有)、声母、韵母及其例词,或辅音、元音系统及其例词,应按照附录
B的要求执行。
4.3.3 词汇
词汇的调查应按照GB/T46236.1—2025中附录C的C.2和C.3的要求执行。
4.3.4 语法
语法的调查内容应包括100个语法条目,应按照附录C的要求执行。
4.3.5 话语
话语的调查内容应包括7个话题,发音人应优先选择GB/T46236.1—2025中附录E的E.2.2a)~c)的
2GB/T46236.2—2025
GB-T 46236.2-2025 中国语言资源保护调查规范 第2部分 少数民族语言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5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5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10-12 17:46:40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