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收录25万 73个行业的国家标准 支持批量下载
ICS71.100.20 CCSG8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8984—2025 代替GB/T8984—2008 气体分析 气体中微量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和碳氢化合物含量的测定 火焰离子化气相色谱法 Gasanalysis—Determinationofthecontentsoftracecarbonmonoxide,carbondioxide andhydrocarboningases—Gaschromatographywithflameionizationdetector 2025-08-29发布 2026-03-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代替GB/T8984—2008《气体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的测定 气相色谱 法》,与GB/T8984—2008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了对组分含量测定范围的规定(见第1章); ———增加了“术语和定义”(见第3章); ———更改了原理(见第4章,2008年版的第3章); ———增加了试验条件(见第5章); ———更改了试剂与材料的要求(见第6章,2008年版的第4章); ———更改了仪器设备的要求(见第7章,2008版的第5章); ———更改了采样的要求(见第8章,2008年版的第6章); ———更改了试验步骤(见第9章,2008年版第7章); ———更改了试验数据处理的要求(见第10章,2008年版的第8章); ———增加了精密度和测量不确定度的要求(见第11章); ———增加了质量保证和控制的要求(见第12章); ———更改了对试验报告的要求(见第13章,2008年版的第9章)。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气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06)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化学研究所、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昊华气体有限 公司西南分公司、日照市计量科学研究院、苏州市华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浙江沙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普瑞分析仪器有限公司、中船(邯郸)派瑞特种气体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凡伟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大连光明化学工业气体质量监测中心有限公司、北京睿信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河北纵横集团丰南钢铁 有限公司、四川中测标物科技有限公司、岛津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朗 析仪器(上海)有限公司、大连大特气体有限公司、中国计量大学、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眉山麦克 在线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周鑫、青颖、刘仁红、陈雅丽、张文、王吉平、王燕、唐霞梅、赖晓峰、宋祥飞、 王志峰、史兰、柳彤、郑艺、杨洋、唐中伟、杨康、赵洁、辛红旗、曹文广、张惠、姚伟民、向彩红、李宝华、 谭御生、李建浩、孙晓丽、田效梅、李扬、丛庆、张朋越、张艺山。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1988年首次发布为GB/T8984—1988; ———1997年第一次修订时,将标准编号修改为GB/T8984.1—1997《气体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 碳氢化合物的测定 第1部分:气体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甲烷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2008年第二次修订时,并入了GB/T8984.2—1997《气体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 的测定 第2部分:气体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总含量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GB/T8984.2—1997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8985—1988)和GB/T8984.3—1997《气体 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的测定 第3部分:气体中总烃的测定 火焰离子化法》 的内容(GB/T8984.3—1997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T14606—1993); ———本次为第三次修订。 ⅠGB/T8984—2025 气体分析 气体中微量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和碳氢化合物含量的测定 火焰离子化气相色谱法 警示———使用本文件的人员应有正规实验室工作的实践经验。本文件并未指出所有可能的安全问 题。使用者有责任采取适当的安全和健康措施,并保证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定的条件。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用火焰离子化气相色谱法测定气体中微量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含量的 试验条件、试剂与材料、仪器设备、采样、试验数据处理、精密度和测量不确定度、质量保证和控制、试验 报告的要求,描述了试验方法的原理、试验步骤。 本文件适用于气体中微量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含量的测定。对于微量一氧化碳及二 氧化碳的含量,测定范围为(0.02~100)×10-6(摩尔分数);对于微量碳氢化合物组分的含量,测定范围 为(0.01~100)×10-6(摩尔分数);对于微量总烃(以甲烷计)的含量,测定范围为(0.03~100)×10-6 (摩尔分数)。超出测定范围的样品,通过改变测定条件进行测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3634.2 氢气 第2部分:纯氢、高纯氢和超纯氢 GB/T4842 氩 GB/T4844 纯氦、高纯氦和超纯氦 GB/T4946 气相色谱法术语 GB/T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8979 纯氮、高纯氮和超纯氮 GB/T14599 纯氧、高纯氧和超纯氧 GB/T14850 气体分析 词汇 GB/T43306 气体分析 采样导则 3 术语和定义 GB/T4946、GB/T14850和GB/T4330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碳氢化合物 hydrocarbon 在火焰离子化检测器上有响应的气态有机化合物。 1GB/T8984—2025 3.2 总烃含量 totalcontentofhydrocarbons 气体中碳氢化合物含量的总和。 4 原理 4.1 采用火焰离子化气相色谱法测定气体中微量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含量。 4.2 当测定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含量时,样品气中各个组分先经色谱柱分离,然后依次进入甲烷转化 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转化为甲烷,用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进行测定。转化反应如下: CO+3H2350℃~380℃ Ni催化剂→CH4+H2O CO2+4H2350℃~380℃ Ni催化剂→CH4+2H2O 4.3 当测定碳氢化合物含量时,样品气中各组分经色谱柱分离后进入FID检测器测定。 4.4 当测定总烃含量时,样品气经过空柱,所有组分同时进入FID检测器测定。 4.5 根据目标组分的出峰时间、FID的响应值,以相应的气体标准样品(或标准物质)对一氧化碳、二氧 化碳、碳氢化合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以甲烷气体标准样品(或标准物质)对总烃进行定量分析。 5 试验条件 应满足下列要求: ———环境温度:5℃~40℃; ———环境相对湿度:20%~85%; ———周围无强电磁场干扰,无腐蚀性气体和无强烈震动; ———供电电源:交流电压220V±22V,频率50Hz±0.5Hz; ———接地要求:仪器可靠接地(接地电阻≤4Ω)。 6 试剂与材料 6.1 载气 当测定一氧化碳及二氧化碳含量时,应选择非氧化性气体作为载气;当测定总烃含量时,选择的载 气宜与待测样品气的主组分相同。载气中目标组分含量应比待测样品气中该组分的含量低约一个数量 级,否则应对载气进行纯化处理。 可选用以下气体作为载气: ———氮气,符合GB/T8979的规定; ———氩气,符合GB/T4842的规定; ———氦气,符合GB/T4844的规定; ———氢气,符合GB/T3634.2的规定; ———氧气,符合GB/T14599的规定。 6.2 燃气 高纯氢,符合GB/T3634.2的规定。 2GB/T8984—2025 6.3 转化气 高纯氢,符合GB/T3634.2的规定。 6.4 助燃气 空气(压缩空气),经分子筛干燥。 6.5 气体标准样品(或标准物质) 气体标准样品(或标准物质)中目标组分的含量宜与样品气中相应组分的含量相近。平衡气宜与样 品气的种类相同。 7 仪器设备 7.1 气相色谱仪 包括气路系统、进样系统、温控系统、甲烷转化器、FID检测器和数据处理系统。 7.2 校准要求 应采用有证标准样品/标准物质校准试验所用仪器。 7.3 计量检定或校准 试验所用仪器宜经过计量检定机构检定或校准,并在有效期内。 7.4 预分离柱 固定相应能有效分离主组分和待测组分。 7.5 色谱柱 7.5.1 色谱柱Ⅰ 推荐为长1m、内径为2mm的不锈钢管。内装粒径为0.15mm~0.18mm的碳分子筛,该柱用于 测定微量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甲烷的含量。也可使用其他等效色谱柱。 7.5.2 色谱柱Ⅱ 推荐为长30m、内径为0.53mm的毛细管。内壁涂覆厚度为15μm的氧化铝,该柱用于测定微量 碳氢化合物的含量。也可使用其他等效色谱柱。 7.5.3 色谱柱Ⅲ 推荐为长1m、内径为2mm的不锈钢管。内装粒径为0.15mm~0.18mm的硅烷化玻璃微珠,该 柱用于测定总烃的含量。也可使用他等效色谱柱。 7.6 甲烷转化器 由镍催化加氢柱和加热装置组成,转化温度:350℃~380℃。当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含量均为 10×10-6(摩

.pdf文档 GB-T 8984-2025 气体分析 气体中微量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含量的测定 火焰离子化气相色谱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31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31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GB-T 8984-2025 气体分析 气体中微量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含量的测定 火焰离子化气相色谱法 第 1 页 GB-T 8984-2025 气体分析 气体中微量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含量的测定 火焰离子化气相色谱法 第 2 页 GB-T 8984-2025 气体分析 气体中微量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含量的测定 火焰离子化气相色谱法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10-12 17:50:55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